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

当前位置: 鹏德五金网 >> 食品包装

微刺激政策渐宽或变中度刺激节能设备

发布时间:2023-05-25 12:37:08

“微刺激”政策渐宽或变“中度刺激”

“微刺激”政策渐宽或变“中度刺激”2014-06-17 15:00:31 来源:中国建材新闻网综合消息分享到:微刺激有可能转向中度刺激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徐康宁:

面对经济下行,本届政府没有采用上届政府出台类似于“四万亿投资计划”的强刺激措施,而是经常性的微刺激,如有针对性地调整银行准备金率,被媒体普遍称作为不为GDP所左右。

不过,在微刺激下,经济下行压力犹存,仅靠现行的微刺激做法能否改变下行通道也未可知。另外,这两年媒体和政府都在喊不要GDP挂帅,可是,不要GDP挂帅不等于不要GDP。事实上,今年以来有几个省的经济增速吃紧,这几个省的领导又倍感新的压力,现在可能会遭遇“不作为”的指责。

经济增速为何重要?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不重视经济增速的,像中国这两年官方层面提出要把过快的增速适当降下来,世界上没有第二家。同样,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扩大出口,除了资源,一切出口都受到鼓励,但官方主动地放慢出口增速这几年却在中国发生。有那么一段时间,主管经济的领导不敢也不愿提积极扩大出口,似乎提了就是和扩大内需的国策相违背。记得本人在几次重要专家座谈会上力主在现阶段仍要鼓励扩大出口,当下做法是不符合经济学规律的,领导当场听了,点头,但不语。现在负面征兆出现了,许多地方出口环境恶化,副总理紧急到沿海地区调研外贸形势。

经济增速和出口为什么重要,近的说,直接关乎就业、税收、宏观经济稳定;远的说,这实际上是国富国穷问题之根本。一个国家多能保持30年的经济高增长,基本上能在穷国行列中脱颖而出(如30前的韩国和现在的中国);如果再能延续30年的高增长,就会成为高收入国家,如现在的新加坡。中国还是发展为大,谁都不会在自己的手中结束高增长的历史。可以不要10%的增速,但要有7%、8%。7.5%应该是理想的下限,至少是7%。由于目前是在处在下行通道,若想获得7.5%的平稳长期增长,仅靠现有的微刺激措施可能是不够的,不排除未来一段时间通过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,以及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再度振兴,微刺激实际上已经上升为中度刺激,只是不一定用这个词罢了。

有网友就本人去年一篇关于长期增长文章的数据在我的博客上留言,提了一些看法,并希望我回应,特借本文结尾处简单补言几句。关于经济增速数据,做研究时应当把握几点。第一,数据来源要一致,不同来源的数据有可能不一样,如IMF的就可能不同于世界银行的;第二,数据要有可比性,即必须是采用不变价格,并剔除汇率因素,若非如此,数据可能差距很大;第三,尽可能口径一致,即前后须用同一指标,GDP或GNP,不能前后不一,有时因数据可得性,可适当替代,但差距不能太大。

“微刺激”第三波:政策渐宽文/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、首席宏观研究员 管清友 宏观研究员 朱振鑫

第一波从年初到3月,核心是“宽汇率、稳货币”。第二波是4到5月,核心是“宽货币、稳财政”。6月初以来,以新华社连发三文为“微刺激”正名、李总理要求“下半场勇夺佳绩”为标志,更有力的“微刺激”第三波逐步浮出水面,核心是“宽货币+宽信用+宽财政”。

进入2014年以来,宏观政策一改强力收紧立场,呈现出渐行渐宽的“微刺激”态势。  2013年下半年,宏观政策呈现“紧货币、紧财政和紧汇率”的三紧格局,中国经济最终不堪重负,传出“冰山碎裂的声音”。但进入2014年以来,宏观政策一改强力收紧立场,呈现出渐行渐宽的“微刺激”态势。

“微刺激”第一波是从年初到3月,核心是“宽汇率、稳货币”。

汇率政策的基调是“宽”,即从偏紧到宽松。去年汇率政策过紧,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近8%。从1月开始,央行[微博]“量”(投放外汇占款)、“价”(中间价引导)齐下,强力干预外汇市场,打破人民币汇率的单边升值。

货币政策的基调是“稳”,即从偏紧到中性,央行于1月扩大SLF范围,并明确提出隔夜、7天、14天的利率门槛为5%、7%、8%,锁定利率上限,安抚利率持续飙升造成的市场恐慌。

“微刺激”第二波从4月到6月初,核心是“宽货币、稳财政”。

货币政策的基调是“宽”,即从中性到宽松。4月第二周,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结束连续8周的净回笼。4月17日和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两次宣布定向降准,用于定向支持三农、小微和棚改的再贷款也浮出水面,尽管目前为止公开披露已经投放的只有国开行1000亿(全年3000亿),但我们根据4月的央行资产负债表推算,已经投放的再贷款规模可能超过2800亿。

财政政策的基调是“稳”,即从偏紧到中性。去年以来,财政政策名为“积极”,实为“偏紧”,主要原因是八项规定以来,地方政府消极怠工,财政被动紧缩。4月以来,8次国务院常务会连续推出一系列稳增长措施,扩大小微企业减税、扩大出口退税、上调铁路投资目标等相继浮出水面。

近期的一系列迹象表明,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尤其是房地产投资的加速下行,更大力度的“微刺激”第三波正蓄势待发。

第一个信号:新华社6月5日连发三篇社论:《“微刺激”不等于“缓改革”》、《“微刺激”凸显“妙调控”》、《“微刺激”助益“稳增长”》,明确指出巴克莱“克强经济学”的概念“以偏概全,造成了刺激和改革对立的舆论假象”,为“微刺激”正名的意图明显。

第二个信号:关于李克强总理为地方政府政策落实不力“拍桌子”的新闻也在官方的默许下发出,并透过人民网[微博](77.49, -1.50, -1.90%)、新华网等官方渠道广为传播,文中明确指出不能把“微刺激”简单的理解成“不刺激”,中央开始对地方政府隔空喊话。

第三个信号:李克强总理6月6日在中南海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,山西、河北、黑龙江等几个一季度经济表现不尽人意的省份负责人被叫到中南海“座谈”,隔空喊话变成了当面训话。当然,训话的重点不再是年初的强调增长目标弹性、淡化GDP目标,而是重申“确保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。而作为当天会议的结语,“争取上半场表现不俗、下半场勇夺佳绩”更是释放了迄今为止最为明确的宽松信号。

中央不会不明白房地产下行的压力,也不会不知道按照目前的趋势,下半年连上半年的“表现不俗”都做不到,更何况是“勇夺佳绩”。那么中央为什么还要如此明确的喊出“勇夺佳绩”、“确保”完成目标呢?只有一种可能:下半年政策力度将会比现在更大。

综合判断,我们认为,更有力度的微刺激第三波正在逼近,核心思路是“宽货币、宽财政、宽信用”。

从财政政策看,为扭转八项规定的被动紧缩,预计财政支出力度将进一步加大,助力稳增长。经济疲弱的窘境之下,4月出现财政存款大增和财政支出减速显然不合时宜,这也是让总理“拍桌子”的主因。5月财政存款投放和财政支出虽然明显加快,但全年来看,仍有很大的松动空间,结构性减税、铁路投资仍是主要发力点。尤其是铁路投资,今年上调铁路投资计划至8000亿元,比去年增长20.1%,但前4个月同比下降2.8%。在经济下行压力下,预计下半年铁路投资会加大力度,同比增速将达30%以上,可以对冲房地产开发投资回落2个百分点。

从货币政策看,央行将继续按照国务院的要求,加大货币定向宽松力度,并且可能以“定向宽松”之名,行“全面宽松”之实。货币端的宽松包括加大公开市场投放力度(正回购减量、降价或重启逆回购)、继续加大定向降准力度和定向再贷款,支持“三农”、小微企业、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。当然,即便如此,也没有违背“总量稳定、结构优化”的新常态,只是为了缓解实体经济过紧的融资环境。

更重要的是,信用端也将逐步松绑。“紧信用”制约了“宽货币”对实体的支持效果,显然已成为当前经济的不可承受之重,未来必定会逐步松绑。央行方面,可能逐步放松信贷额度,并通过窗口指导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住房按揭贷款的支持,从近日央行调统司副司长徐诺金的表态来看,不排除下半年降准或降息的可能。银监会方面,也将适度放松存贷比限制。最可能的方式有两种:一是缩小分子,比如将小微和三农贷款从分子中剔除,二是扩大分母,比如把同业存款纳入一般存款范围。

总而言之,“微刺激”不同于完全“不刺激”,当前经济面临向下的重压,中央显然担心如果不加大政策对冲力度,“稳中求进”将无从谈起,甚至可能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。但是,“微刺激”更不是“大刺激”,其目标也是求“稳”、防风险,而不是求“快”、走老路。在这种情况下,下半年经济可能仍有下行压力,只不过走势会相对平滑。

后记:

长期来看,要看懂中国经济的大趋势必须把握好“习近平常态” (Pinormal)和“克强经济学”(Likonomics)。我们去年4月最早提出“李克强经济学”概念,指出“强化市场、放松管制和改善供给”已经取代需求管理成为新政府宏观管理的核心。

今年5月,我们又在大型专题报告《习近平常态(Pinormal):未来10年中国经济大趋势》中系统总结了习总书记所说“新常态”的特征:一是增长速度的新常态,即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。二是结构调整的新常态,即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。三是宏观政策的新常态,即保持政策定力,消化前期刺激政策,从总量宽松、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、结构优化。

上一篇:机器人产业迎大跃进 疯狂布局●下一篇:李克强:中国有信心实现7.5%目标

爱儿美儿童摄影官网

工字钢冷弯机直销

五粮液回收直销

抗抑菌剂检测

深圳哪个区最好

友情链接